
一、学校基本概况 沂源县竞技体校始建于1957年,原名沂源县业余体校,2002年改名为沂源县竞技体育学校,2007年,县委、县政府实施城区教育体育资源优化调整,竞技体校整体搬迁至原沂源一中体育馆,拥有了宽敞气派、功能齐全的的体育馆,建成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的沂源杜丽射击馆。有教职工18人,其中奥运项目教练员13人,开设射击、田径、举重、柔道、篮球、乒乓球、散手、武术、摔跤、自行车十个训练项目,在校生150余人,占地面积 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体局的科学指导下,县竞技体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全面优化训练项目布局,改革完善训练模式,先后培养出杜丽、夏丰远、张明霞、吴颢、李霞等多名国家级运动员,向省级输送优秀运动员40余名,向市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80余名。学校的办学水平跃上一个崭新的平台。学校坚持“教体结合,读训并重”的原则,经过多年的探索,依托普通中学设置体育班,负责学生的文化课、日常管理,体校负责学生的训练,读训并重,双管齐下,探索出了一条体校与普通中学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学校坚持“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全面提高”的原则,抓好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工作,具体工作中做到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选材关”。对初选对象进行品德、技能、生化和身体素质、专项能力测试,以科研数据为依据,结合项目特点,确定入训队员。二是严把“训练计划制定实施关”。针对队员不同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使训练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三是严把“学生教育关”。学校在注重队员训练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前途理想和意志品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严把“学生专项训练关”。学校积极进行训练改革,突出“勤、情、严、靠”四字方针,训练上从严、从难、从精,生活上关心体贴,思想上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竞技水平。 二、主要成就 一流的设施,吃苦的队员,科学的训练,造就了一批批优秀运动员。杜丽,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气步枪三姿冠军;夏丰远,国家级健将,1997年全国第八届运动会10000米、5000米冠军,破一项全国纪录;张明霞,第八届全运会八人单桨有舵手金牌;吴颢,2007年全国第六届城运会男子单打亚军;李霞,2005年十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级第三名,2007年全国第六届城运会女子75公斤级举重冠军。 学校连年被县教体局评为“目标管理红旗单位”;获淄博市“第十四届亚运会突出贡献奖”、淄博市县级体校考核“优秀单位”;淄博市政府集体三等功两次,县政府集体三等功两次。被县政府授予“振兴沂源体育贡献奖”;被省教育厅、体育局授予“山东省青少年训练先进集体”。2004年创成“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9年争创成为“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0年4月被省体育局表彰为“全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10年10月被第八届省残运会组委会表彰为“爱心单位”。近几年,先后有1人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有3人被评为“市级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多人被评为县教育体育系统先进个人。 三、场地设施 竞技体校多功能体育馆,占地面积5980平方米,高25米,可容纳5000余人。馆体采用钢架结构,四周通窗墙面采光度好,馆内设备齐全,可承接大型的篮球、羽毛球、排球等比赛项目,馆内配有高档音响灯光系统,可承办各种大型集会、比赛。体育馆一楼是我校举重、柔道、散手等项目的训练场地,现有在训队员80余人,向市级以上输送队员120余。沂源杜丽射击馆由原沂源一中餐厅楼改造而成,2007年9月份动工建设,12月份全部竣工,以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杜丽的名字命名。杜丽是从沂源走出去的杰出运动员,是沂源人民的骄傲,为弘扬杜丽不畏强手、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勇攀高峰,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射击馆命名为沂源杜丽射击馆。射击馆大厅,长34米、宽17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馆内设置10米气枪靶位30个,可承接省、市级相关比赛和训练。射击馆内部装饰充分考虑射击运动特点,整体格调朴素淡雅,灯光设计巧妙,靶位设置弧形返光板,使自然光线和靶位灯光有机结合,非常适合训练和比赛,是全省县级体校中水平一流的射击训练馆。

四、体育班特色 体育班是经过县教体局批准,面向全县招生的一个班级,招生名额50人。体育班设在历山中学,文化课教学由历山中学负责,日常管理由历山中学和体校共同负责,招生、训练由体校负责。体育班从1998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13个班级,招收队员700余人,向上级培养输送340余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乘浩浩长风,破滔滔巨浪,云帆垂天,直济沧海!今天的竞技体校人,正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历史的机遇,迈向新的彼岸,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