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中国足球的淄博力量

发布日期:2014-11-27 17:02:40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现役篇


1122日下午,正当山东鲁能为足协杯冠军而奋力拼搏时,一场特别的足球友谊赛在山东理工大学足球场进行,交战双方是淄博180足球俱乐部和淄博同舟足球俱乐部。这本是两只业余球队之间的友谊赛,之所以说这场比赛特别,是因为在场上踢球的还有两名效力中超的职业球员,那就是效力于大连阿尔滨的周通,和在杭州绿城效力6年的范晓冬。两人在本场比赛中代表180俱乐部出场且都有进球,范晓冬还奉献一次助攻。

周通和范晓冬是淄博籍职业足球运动员中的佼佼者,他们和其他淄博籍球员一起在各级联赛打拼,成为中国足球不可缺少的淄博力量。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现在仍在各级联赛效力的淄博球员们。



周通:淄博足校的时光最快乐

1990年出生的周通是张店人,其实他本名叫“周彤”,自己觉得叫起来别嘴,就改名叫周彤了。因为水浒传里也有个与他重名的“小霸王周通”,所以周通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边路小霸王”。

在朋友眼里,周通是个嗜球如命的人,在俱乐部的时候天天碰球,回到张店后也是闲不住,到处打听哪里有球踢。22日上午,周通从大连坐飞机回山东,但因为大雾的关系飞机耽搁了一会儿,到济南机场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如果坐机场大巴回来肯定赶不上下午两点就开始的比赛,所以他当机立断打了个出租车直奔比赛场地,赶到球场时比赛才刚刚开始。

“自己从小在淄博长大,离家越久就越想家。每次回来我都给他们打电话,既能跟兄弟们保持感情,又能保证自己处在训练状态,可以算是一举两得。”从俱乐部回来后,周通几乎天天都在找球踢,这也让白天还要上班的球友们大为苦恼,“小霸王”对足球的这份爱还真不是虚的。

从中乙到中甲在到中超,周通的足球之路不是一帆风顺,不过他是伴随着大连阿尔滨一起成长的。2009年,他之前效力的河北全运队解散,是刚刚成立的大连阿尔滨看中了他,并将他招入队中。大连阿尔滨从中乙开始起步,第二年冲入中甲,第三年冲超成功。在中超的日子里,周通每个赛季都能出场20场以上,进球最多的赛季打进了4个,是球队边路上的绝对主力。

周通的父亲酷爱足球,在周通一年级暑假时,父亲就给他报了淄博足校的足球培训班,只是一个暑假的时间,周通就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足球天赋,随后一直在淄博足校训练。用周通的话说,在淄博足校踢球的日子最快乐:“那段时光自己每天你都在进步,而且想法很单纯,只想把球踢好就可以了。非常感谢淄博足校的培养。”


范晓冬:最难忘的是亚冠比赛

范晓冬给人的印象,一是帅气,二是随和。虽然在中超赛场成名已久,但在张店与小伙伴们踢球、聊天时没有一点架子,也不会拽普通话,方言里带着点淄川口音。

虽然带着淄川口音,但范晓冬的小学却是在张店读的,他在张店新华小学度过了他的小学时代,也是在这儿开始接触足球运动。由于擅长左脚,天赋过人,他随后受邀加盟广东名峰青训体系。200412月,广东名峰宣布解散,范晓东被标价10万元,但俱乐部并没有给他自由身。范晓东的父母东拼西凑筹借了10万元交给名峰队,只有17岁的范晓东才以自由身加盟在中超征战的深圳健力宝队,开始了自己的中超生涯。

2007赛季开始,他逐渐成长为球队主力,赛季出场21次,帮助球队在20072008赛季成功保级。2009年,范晓冬与队友张野、韩锋一起转会到另一支中超球队杭州绿城,在这儿一待就是6年。

范晓冬告诉记者,在绿城的这6年,自己不管是从经验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自己伴随着俱乐部一起成长,从中超到亚冠,一步一个脚印。范晓东说:“我最难忘的一场比赛,还是2011赛季的亚冠联赛小组赛首场比赛,我们的对手是日本球队名古屋鲸鱼,那是我第一次站在亚洲赛场上,不过我们表现得都很好,以2:0战胜了对手。”在之后的5场小组赛中,范晓冬均获得了出场机会。


李壮飞:亚少赛夺冠记忆犹新

与周通和范晓东相比,李壮飞可谓是少年成名。11岁的时候,还在淄博石油化工厂子弟学校(现在改名为张店文苑学校)读书的李壮飞,就被推荐到鲁能足校接受训练。1988年出生的李壮飞身体强壮、视野开阔、组织能力强,很快就被选到了国少队担任队长,那一年的李壮飞只有16岁,他的队友中有王大雷、于大宝、邓卓翔、杨旭、王刚,而他的对手里有曾在多特蒙德和皇马效力的努里·沙辛,以及现在效力曼联的安德森·奥利维拉等大牌球星,足见那届世少赛含金量之高。

而在世少赛之前,李壮飞和他的队友们夺得了2004年亚少赛冠军。李壮飞告诉记者:“那届亚少赛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决赛我们10击败朝鲜夺冠,当时我们把朝鲜队都拼得抽筋了。”场上的荣耀是场下汗水的体现,“当时我们练得很狠,量特别大,很多刚来的球员都受不了,都不想在队里待了。”

少年时的李壮飞球星之路十分顺畅,但职业生涯却十分坎坷。李壮飞2006年被租借到厦门蓝狮队,成为那批国少球员中最早踢中超的球员,“高指导(高洪波)给了我很多帮助。”作为未来之星,18岁便能在中超赛场踢球,李壮飞也收到了许多欧洲俱乐部的邀请,南锡俱乐部甚至把合同都开出来了,但李壮飞不愿意去预备队踢球,所以就放弃了这次旅欧的机会。

或许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李壮飞的命运,因为当年蓝狮降级,球队随即解散。2007年李壮飞转投武汉光谷,但几乎没有上场机会。2008年加盟舜天后,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直到2010年加盟青岛中能,李壮飞才算是“找到了家的感觉”。

对于未来,李壮飞告诉记者:“我未来的规划都在青岛,现在主要目标,还是跟队友们一起重新回到中超舞台。任何事情只要做到了,就一定会有一个结果。”



刘健:现役最大牌的淄博球员

提到刘健,人们首先会想到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合同纠纷,好在现在尘埃落定,刘健挥别了老乡兼队友李壮飞,身披恒大战袍继续在中超的舞台战斗。

与其他淄博籍球员不同,刘健并没有在正规足球学校训练过。他在足球传统学校淄博西六路小学读书时,就因为过人的足球天赋而担任校队队长。初中时就读淄博市第十七中学,恰逢山东队和青岛队都去淄博选拔年轻球员,刘健同时被两队选中。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青岛队,1997年,只有13岁的刘健被汤乐普带到了青岛颐中青年队。

2002年,韩国教练李章洙出任青岛队主教练,由于刘健的出色表现,李章洙把他提拔进了一队,在接下来的两个赛季,刘健迅速成长,上场次数也逐渐增多。

2005年,中能集团入主青岛队,球队在殷铁生的执教下开始走年轻路线,球队很多大牌队员被清洗,刘健逐渐成为球队的绝对主力。接下来的两年,他与队友姜宁、曲波组成了“三叉戟”,在联赛中多有斩获。

俱乐部的出色表现也让刘健进入了国家队。在2007年的世界杯预选赛资格赛里,中国国家队遭遇缅甸队。当时的国足主帅福拉多将刘健选入首发阵容,刘健也不负众望,在两回合的比赛中均有所斩获。而在今年佩兰的第一期国家队集训名单中,刘健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国脚的身份,也让刘健成为现役球员中最大牌的淄博籍球星。


(二)退役篇


在不久前英国《每日邮报》评选出的世界各国联赛排名中,中超联赛在亚洲范围内高居第一。里皮、埃里克森等名帅的加盟,吉拉迪诺等欧洲国脚的助阵,恒大夺得亚冠冠军等,都是中超排名亚洲首位的原因。

中国足球的发展,是由一代代足球人共同推动的。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初年,包括淄博籍运动员在内的足球健儿们,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一步步将中国的职业联赛推动到现在的高度。而退役后的他们,现在又在做什么呢?


王健:默默为淄博足球做事

说到王健,年龄稍长一些的球迷朋友可能会有印象。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元年,王健便加入了山东队,在殷铁生的指导下品尝到了举起冠军奖杯的滋味。

1999年退役后,王健回到淄博老家继续从事他的足球事业,他先是在一所民办足球学校培养青少年球员,在此期间他率领淄博队参加了第20届和第21届省运会,先后取得了第三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尤其是第21届省运会,王健的队伍里只有12名球员,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仍然能带领球队夺得省运会第二名。也正是源于此,他才被淄博市体育局局长翟慎政提拔到市体育局工作,全面负责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淄博足球培养接班人。

现役的球员里,杭州绿城的范晓冬、石家庄永昌的李超、江西联盛的瞿肇宇、河北中基的王翔都师出王健门下。王健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带01-02年龄段的小球员,恒大U13队长王世龙也是王健的弟子,也是恒大足校首批前往西班牙留学的小球员。在今年的全国U12足球锦标赛中,王健带领淄博U12队再创佳绩,在60支参赛队伍中获得第10名。

跟王健同一时期的山东泰山队里有很多响当当的名字:宿茂臻、李小鹏、于远伟、张蓬生……退役之后,王健依然跟他们保持着联系:“有些离开足球圈的,联系就不那么密切了。像唐晓程、郭侃峰这些还在教练岗位上的老队友接触的比较多。今年8月份有个全国40岁以上足球联赛,我们几个队友一起踢了一下,找找当年的感觉,顺便还拿了个冠军。”

在同事眼中,王健是个脏活累活一肩挑却毫无怨言,默默为淄博足球干着实事的人。也许正如王健所说:“做青少年足球工作很有乐趣,也很有成就感。淄博培养了我,我应该回报淄博。”


郝伟:国字号最年轻主帅

在已经退役的淄博籍足球运动员里,郝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这不但源于他曾是中超最年轻的少帅,也是最年轻的国字号主帅。

1976年出生的郝伟最早就读于张店公园小学,14岁时就被选入了山东青年队。1993年获得全国青年联赛冠军后,郝伟随深圳健力宝到巴西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洋的足球运动员。回国后他从1998赛季到2002赛季都效力于鲁能泰山队,也见证了鲁能第一个“双冠王”的伟大时刻。在此期间,他还多次入选国家队,是首位入选国家队的淄博籍球员。

退役后,郝伟在2009年代替朱波成为长沙金德队主教练,成为中超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之后,郝伟又顶替被警方调查的原中国女足助理教练祁宏进入国字号教练组,并在20133月正式出任中国女足主教练。

郝伟回忆自己当初在外踢球的时候说:“当时我在外边说自己是淄博的,人家就会说淄博是哪,很明显对淄博足球不了解。也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淄博球员进入高水平联赛展现风采。”

只有事业成功还不算完美,郝伟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郝伟与妻子是在淄博念初中时的同学,即便后来自己去巴西五六年,两人仍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联系。回到鲁能后,两人结婚并有了儿子。现在儿子也十几岁了。

说到十几年前的那个“郝伟打岳母”的绯闻,郝伟已经看得很淡然:“听到外面开始疯传这件事情,我当时想我再怎么解释,人家也不定会听的,反倒会认为是真有这么一回事,所以我们当时决定不进行解释。包括后来我去了陕西、北京等地,还有人编造我跟妻子离婚的消息,我们看了都一笑了之。”


侯志强:鲁能足校的青训专家

侯志强与郝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1976年出生,初中都就读于淄博十七中,都在鲁能见证了“双冠王”,退役后也一直从事着教练的工作。侯志强1992年进入山东省少年队,1997年进入一队。19971025日,他作为主力队员和宿茂臻、李明、李霄鹏等一起代表山东队,夺得八运会冠军。19972001年间在山东鲁能泰山队效力期间,又随鲁能夺得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双冠王”。

退役之后,侯志强没有离开他深爱的足球,他回到鲁能足校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他本人十分热爱学习,曾先后师从于金正男、殷铁生、桑特拉奇、霍顿、鲍利斯、涅波、勒鲁瓦、迟尚斌、成耀东等国内外名教,学习和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及足球理念

在鲁能足校,侯志强先后执教过U19U17U15队,夺得了许多荣誉,同时也累计了充足的青少年执教经验。在本年度征战亚青赛的中国国青队23人全名单中,有7名队员是他在青训时期一手培养的,包括周煜辰,韦世豪、唐诗、陈科睿、姚均晟,再加上吕品和刘军帅。2009年,侯志强作为山东男子乙组足球队主教练,带领球队获得第十一届全运会足球比赛冠军。

李波:告别足球专心生意

李波跟王健是同一批球员,他们一同加盟泰山队,也一同离开泰山队。1998年,李波去了成都五牛,并在次年转会至江苏舜天,但因为伤病原因,不得不长期休赛养伤。之后,他还在乙级队济宁九巨龙队当过教练兼队员,

退役后的李波在济南某足球学校当总教练,但现在的他已经告别了足球,开始在生意场上打拼,现在公司也已步入正轨。李波为人低调,记者约访多次,但都被李波婉言拒绝,用他的话来说,现在他只希望能专心做好现在的工作。


胡鹏:倾力打造星期天俱乐部

与王健、李波同时加入泰山队的,还有现任淄博星期天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的胡鹏。1994年进入泰山队时,胡鹏只有17岁,他也见证了泰山队1995年首捧足协杯冠军奖杯。“现在还是很怀念在泰山队的日子,怀念我的那些队友们。我以前跟高尧和郭侃峰同住一个宿舍,现在还经常联系,吃吃饭、聊聊天,关系依然很亲密。”胡鹏告诉记者。

作为同年龄段的佼佼者,胡鹏在俱乐部的表现迅速得到了国字号教练的注意,他在1996年被选入国少队,1998年再入国青队,在亚洲赛场展现过风采。胡鹏说:“1998年的全国第八届全运会,我们山东队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广东队获得冠军,捧起奖杯的那一刻我终生难忘。”1998年底,胡鹏转会到甲B球队陕西国力,并帮助陕西国力升A成功。2001年,正值生涯巅峰时期的胡鹏选择退役。

虽然离开了职业赛场,但胡鹏仍然没有离开足球的世界。退役后,他在张店西六路小学当体育老师,着力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并培养出了罗晓东、赵万里等一批优秀球员。工作之余,他还跟着淄博星期天足球队一起踢球,并逐渐成为球队的主教练。从2012年开始,胡鹏开始担任淄博星期天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淄博星期天连续三年打入足协杯,成为淄博业余足球的代表。

“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我现在就是想做好本职工作,多培养一些好苗子,虽然过程会比较辛苦,但看到他们成长是我最幸福的事情。”胡鹏说。


(三)发展篇





让越来越多淄博孩子走向球场

——专访淄博市足球学校副校长魏星


民国初年,在周村一个教堂医院里,一场现代足球比赛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淄博历史上第一场现代足球比赛。时光荏苒,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淄博的现代足球也正一步一个脚印,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光辉身影。

世界上并没有凭空而来的成绩,淄博足球这些年的进步,与淄博市体育局的支持,以及基层足球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那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淄博足球不断进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淄博市足球学校副校长魏星。


完善的选材机制

淄博足球这几年成绩斐然。鲁能今年选拔了33名球员到巴西基地训练,其中有6名淄博球员。在今年的省运会上,男子甲乙两组和女子甲乙两组共四个足球项目上,淄博获得了两个冠军和两个季军,不但创造了淄博足球历史,也让青岛足球在省内的垄断地位一去不复返。

魏星说,淄博足球近年来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淄博拥有非常完善的选材体系。从2008年开始,淄博市便加入“亚洲足球展望计划”,也是入选的五座城市里唯一一个地级市。淄博市每年拨出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组织青少年联赛,一方面对教练员进行集中培训。2009年,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淄博市加入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推出的首批“校园足球布局城市”。

之后,由政府出钱、足协牵头的淄博市青少年足球比赛活动,每年都有八九十支球队参加。学校间、区县间甚至同校年级间的比赛数不胜数。由于校园足球联赛搞得红红火火,包括鲁能、恒大、亚泰、中能等俱乐部的球探,会主动跑来观看比赛,并从中选拔人才。

现在,已有包括鲁能在内的多家俱乐部在淄博市布点,并与张店西六路小学、高新区第七小学、周村新建路小学签订合同,定期派专业教练过来,提供技术、服装、器材等方面的支持,好的球员就选拔到各俱乐部梯队,继而向一线队输送。小球员们在这样的体系中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输送模式越来越流畅

有了好苗子还得有好的输送模式,这既包括往专业队输送,也包括往高校输送。回顾淄博足球近几十年的历史,会发现从淄博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有很多。

魏星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山东省足球队的守门员,与李小鹏、舒畅等都曾是队友。上世纪90年代,淄博市向省青年队输送了8名年轻球员,其中就有魏星。但他们并不是淄博市首批输送到省队的球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李民就作为淄博足球的开路者,加入了山东省青年队。

1994年,中国足球正式开始职业化道路。1999年,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正式成立。淄博足球运动员的输送模式,也由以前往省队输送,变成向各俱乐部梯队输送,除了鲁能之外,北京国安、青岛海牛、长春亚泰等都成为淄博足校向上输送人才的摇篮。“加上向各大高校输送的优秀球员,淄博市共对外输出了200余名球员,其中有20多人踢上了各级别的职业联赛,出现了郝伟、刘健这样的国字号球星,成为中国足球不可或缺的淄博力量。”魏星说。

现在,淄博足球选拔人才已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流程:由淄博足校从学校选拔运动员,运动员在淄博足校进行“加工”后,再送往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中继续深造,然后再回来帮淄博打比赛,或直接进入职业队开始职业生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淄博球员出现在国字号队伍中。

“往高水平院校输送方面,代表淄博参加过省运会的队员,大部分都考进了高校。山东大学足球队有一半是我们淄博球员。我们要做的,就是能让更多爱踢球的孩子没有后顾之忧,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到球场上去,也让他们能从足球中感受到快乐。”魏星告诉记者。


有好苗子还得有好教练

  采访中,魏星也谈到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其实,教练员的培养甚至比球员选拔更加重要,因为现在喜欢踢球、有天赋的孩子很多,但能发现他们并将他们培养成才的教练员并不多。”魏星是淄博唯一一个亚足联A级教练员,同时也是中国足协的教练员讲师,在全国有这个资质的讲师只有30多人,刘金东等都是他现在的学员。

据官方统计,日本大约有5万名足球教练,而中国的足球教练只有几千名。想要弥补这些数量差距并不容易。魏星说,中国足协每年都会举办100多个教练员培训班,每个班人数限制最多为24人,一年算下来最多培训2400名有专业资质的足球教练,想赶超日本需要20年的时间。

对于教练员的培养,淄博市足球管理中心一直十分重视,每年都会组织亚足联裁判员培训班,与此同时还对学校里的足球教练员进行培训,这也让学校的水平和质量有了一定提高。经过这几年的培训,淄博市已经拥有1名亚足联A级教练员,3B级教练员,以及一名C级教练员讲师,其他的教练也都获得了C级或者D级证书。

  对于淄博足球,魏星还有一个心愿:“作为淄博足球人,我和同事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淄博能有一支职业球队,让淄博籍的运动员们都能回家踢球,让现代足球文化真正深入到淄博老百姓的心里。”


(四)未来篇




鲁能今年赴巴西集训的33名小球员中,淄博籍球员占到了6人,其中有鲁能1997年龄段的刘力和高鑫,以及1999年龄段的刘长奇、高文奎、张振飞和高帷策。他们都是鲁能的未来之星,也是中国足球的未来之星。但在成名之前,他们要经历的还有很多,比如与父母的分别。今天,记者来到刘力的家里,与他的父亲刘军良谈起了他的成长历程。

虽然很喜欢看足球比赛,但刘军良最早并没打算让刘力去踢球。有一天,在临淄稷下小学读二年级的刘力回家问父亲:“老师让报兴趣班,我报哪个?”刘军良说:“那要看你喜欢什么?”结果小刘力的一句话差点招来一顿打:“我想报个能玩的班。”结果第二天放学后,刘力就告诉父亲自己报了足球班。

当刘力穿着新买的足球鞋,第一次踏上学校操场,第一次将皮球踢飞出去,他就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踢球很辛苦,哪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受这罪,但看到他踢得那么开心,我们心里也很踏实。”刘军良说。

在学校踢了一年后,小刘力就想去专业学校学习,刘军良看到儿子踢球有模有样,而且很好有头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将他带到了鲁能足校。当小刘力看到鲁能足校的教学环境和绿油油的天然草皮,他就不想走了。就这样,刘力在鲁能足校踢了一年。

一年下来,刘军良发现儿子有些“不跟趟”,个子不如同龄人高,身体也不如队友强壮,觉得刘力不适合踢球,就将他带回了临淄。“事后才有同学告诉我,要走的那天,9岁的刘力大哭了一场,还打算从四楼跳下去。他是真爱足球。”刘军良告诉记者。

刘军良回学校给刘力办退学手续,一位教练就来劝他:“刘力是很有潜力的,再让他踢一年试试吧。”当晚,刘力的教练就跟着刘军良来到了临淄,亲自将刘力接回了学校。

或许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在随后的一年里,刘力比别的孩子更加努力,一年后便进入了鲁能梯队。在今年的“潍坊杯”上,刘力被破格从U17队调到U19队,并打满了鲁能U19在“潍坊杯”上的所有比赛,帮助潍坊杯获得亚军奖杯。赛后,鲁能足校总教练巴雷西告诉记者:“刘力具备一名好后腰球员的所有条件,而且非常勤奋,所欠缺的可能只有经验。”

很多人都觉得培养一名足球运动员,家长要花很多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刘军良告诉记者:“刚去的第一年交了点学费,第二年就减免了一些,从第三年开始进了梯队,就不用往学校交钱了,学杂费、吃饭、球鞋、服装学校全包了。像刘长奇这样直接进梯队的,真是一分钱都不用花。”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一个只有17岁的孩子,离开家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刘军良和妻子天天都在想儿子,还好刘力也很懂事,时不时用微信发点生活照给他们,再聊上几句,也能抚平父母心中的思念。

“虽然作为父母亲都希望儿子能留在身边,但我们还是希望他将来能去巴西或欧洲发展,在强队中磨练技术,再帮助国家队效力。”刘军良说,“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淄博孩子喜欢上足球,他们才是淄博足球和中国足球的未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