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青少年生长干预中心探索多业态融合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
|||
为进一步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淄博市青少年生长干预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落实科学健身举措,一场关于体卫、体教融合的新实践已在多个维度同步展开。 “96.79分!这个分数比预想好很多,考前的康复治疗起了大作用。”5月19日,来自淄博市实验中学的女排队员郑钰,看到自己在全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的成绩时如释重负。由于前期受到陈旧性踝扭伤的困扰,引起重心分配改变,导致郑钰跟腱疲劳性疼痛,严重影响运动能力。“当时对于这次考试基本都要放弃了,但教练带我参加了一次义诊,又让我看到希望。”郑钰口中的义诊,其实是中心为服务25届省运会对淄博代表团有伤病的运动员进行的康复指导。 中心负责人丁俊凯深知培养一名体育人才需要多方付出,不能让伤病影响孩子发展。于是,一张专门针对郑钰伤病恢复的“运动处方”交到了她的手中。从诊断、评估到干预治疗,中心为郑钰进行全方位康复指导。经过几次康复治疗,郑钰的运动状态有了明显回升。“这个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应该比较稳了。”丁俊凯表示,通过中心的努力,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恢复状态,提高成绩,也是他们从事这项事业最想看到的结果。 与此同时,中心在青少年脊柱侧弯干预、“智慧体育课堂”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防控形势严峻。于是中心定期举办“青少年脊柱侧弯公益筛查”活动,累计筛查3000余名青少年儿童,采用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矫正性训练,以达到恢复脊柱健康,建立良好身体姿态的目标。 “中心还为50余名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提供以‘施罗斯体操’为核心的干预方案,为80余名功能性侧弯患者提供以‘运动康复’为核心的干预方案,为150余名姿态不良患者提供以‘体态纠正’为核心的干预方案。”丁俊凯说道,他们录制了居家筛查视频、日常姿态自我管理视频、运动干预视频等影像资料,对真正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切实帮助。在工作开展期间创立出了“筛查-评估-干预-诊断-管理”的一体化干预模式,逐步完善了“脊柱侧弯标准化工作站”模式。 “我一天吃一顿饭。”“我要肌肉撕裂者那种训练。”在开展的“智慧体育课堂”进校园活动中,监测了500余名中小学生后丁俊凯发现,学生体质下滑,心肺功能偏弱,校园里“小胖墩”比例不少,但在跟一些偏胖学生沟通时他也意识到,孩子受许多成人盲目减肥的影响偏重。 丁俊凯坦言,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使用成人的减重方式,不仅不能帮到孩子,还会影响其发育。为此,中心利用相关运动健康专业知识与医疗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骨龄检测、人体成分检测、运动心率检测等科学运动解决方案,让孩子在了解自身情况前提下,通过健康膳食、规律作息、改善习惯等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实现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长效性。 在多业态融合实践过程中,力争使体育、医疗、教育的融合产生“1+1+1>3”的效果。丁俊凯说,中心成立近两年,作为全省体卫融合项目试点推广单位、《体质健康测定与健身指导技术规范》起草单位,已发展为集健康监测、康复治疗、运动训练、科学健身指导等青少年生长发育领域的专业机构,主要开展骨龄检测、脊柱侧弯干预、体态矫正、运动康复、体质监测、青少年减脂训练营及体适能训练等相关业务。 中心在淄博建立总面积420平方米的实体机构,包括监测中心、康复治疗室、脊柱侧弯工作站及运动训练大厅,在济宁设有内科诊所、康复中心。在人员配置方面,组建了包括副主任医师一名、执业医师两名、护士两名、物理治疗师五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两名、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两名、运动训练师两名、心理咨询师一名、健康管理师一名的业务分部,并特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教授为技术顾问。 “在实践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可复制、完整的服务闭环体系。”丁俊凯还表示,通过多次探讨与调研,才能把“体育+”的融合工作逐步落实,在这期间离不开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淄博市体育局等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中心会定期进行工作效果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优化发展模式,切实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道路上不负韶华。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